倡导循证,更新观念,强化资质,推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规范化发展——记《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发布

发布日期:
2013-10-22
作者: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 黄清海 刘建民

出处:
中华医学会杂志2013年10月22日第93卷39期
摘要: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安全性和疗效得到很大提高的同时,显微外科手术设备与技术也有显著的发展,如无牵拉、内窥镜及锁孔入路和术中荧光造影等新技术的应用,开颅手术瘤颈夹闭依然是颅内动脉瘤重要的治疗方法。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动脉瘤研究(ISAT)以及Barrow破裂动脉瘤研究等具有循证医学I级证据的研究确定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地位口引,并且多个指南确定血管内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但到目前为止,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还存在颇多争议的热点问题,如复杂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安全性、血管内治疗能否取代传统的外科开颅手术、是否所有未破裂动脉瘤均应该进行外科治疗。这些问题无疑都是涉及动脉瘤治疗的适应证和关键技术;也是最需要通过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获得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尽管为规范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各国相继推出动脉瘤诊治的相关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和神经内科分会也于2005年发布了《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规范》,但到目前为止,尚无一部与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作为当前颅内动脉瘤诊治的主干力量——神经外科医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尽最大的努力去推动和规范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组织有关专家经数次讨论,对国内外颅内动脉瘤临床实践与研究进行充分复习,去伪存精,搁置争议达成共识,撰写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旨在提高各级医师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认识,使之更系统、更规范、更安全及更有效。

展开

部分内容仅可在
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

阅读免费指南
发送到邮箱

收藏

分享

评论
提交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置顶